歇业2个月后,交通茶馆于今(24)日上午正式开馆。
刚装修好的屋顶,透明的瓦片折射出的阳光,正好照亮了交通茶馆。久违的茶客从各地赶来,喝茶、下棋、听鸟叫……
茶还是过去的味道,朋友历经两月未见,见面依然亲切,唯一变化的是,防疫的关键时期,茶客们都戴着口罩。
▲如旧的桌子、熟悉的窗
测量体温登记
来访茶客做到每人登记在册
据了解,目前要到交通茶馆喝茶,首先要过的就是测量体温登记这一关。
上午10点,上游新闻·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来到交通茶馆。
门口摆着一张桌子,店员正在为进入茶馆的茶客和到访者测量体温。
“36.1度,麻烦你把自己的名字和联系方式留下来。”测量完记者的体温,店员让记者登记信息,记者注意到,前面20多位到访者,都逐一留下了到访信息。
▲进去喝茶要先测量体温登记
茶馆的经营者佘定明阿姨告诉记者,防疫期间,他们会增设一个岗位,在门口为广大的茶客测量体温,“这是防疫的需要,也是喝茶必须经过的检查关。”
通过廊厅后就进入交通茶馆了。
从修葺完毕到今天,整个茶馆既有变化又没有变化。没有变化是指看上去,和过去没两样。而最大的变化,是茶馆的采光,在更换新瓦后,显得更加亮堂了。
▲翻新的瓦块
美院教授现场画抽象画
黄桷坪“明星棒棒”也来茶馆捧场
这家茶馆的投资者——四川美术学院陈安健教授也在茶馆寻了一个特别方便的地方,摆上画板,现场作画起来。
一旁的茶桌上,摆了一碗瓜子和一碗花生,眼见熟悉的记者到来,陈教授放下手中的画笔,招呼起大家来。
▲陈安健教授最喜欢在交通茶馆创作
“坐嘛,吃点瓜子花生。”很快,新老朋友陆陆续续到来,记者注意到,逐渐赶来的不仅有来访的记者、拍照的摄影爱好者,还有茶馆的粉丝和棒棒们。
“陈教授,你在画什么呢?”记者问他。
“画的一幅抽象画,我差不多两个月没在茶馆画画了,心头欠得很。”说着,又提起手中的画笔,用颜料在纸上覆盖、涂抹,轮廓在几经反复的修改后,得以逐渐呈现。
▲棒棒是交通茶馆的“明星”
茶依旧友依然
外地游客打电话咨询茶馆开业情况
放在柜子上的茶叶整齐地摆放着,几十只杯子的主人,还没有回来。
“这是吴老师的茶杯,我给他把杯子外边抹干净,等他回来了就能喝茶了。”
“这是杜师傅的紫砂杯,紫砂杯洗得很讲究,我给他冲干净了放高一点。”
▲柜子上的杯子排放整齐
每个人有什么样的爱好和习惯,在佘阿姨看来,都了然于心,15年的茶馆经营时光,让她和许许多多的茶客成为了朋友甚至熟知。
“茶还是过去的茶,朋友也是过去那些朋友,唯一变了的,就是交通茶馆的采光,更好了。”茶馆内,两只鹦鹉此起彼伏地学舌、说话,听上去满满的烟火气息,让人好不惬意,喝茶,但喝的,更多的还是人情味。
佘定明阿姨告诉记者,歇业两个月,还有很多外地游客打电话、发微信关心茶馆的开业情况,“感谢他们的关心,才能让茶馆一路走到今天。”